廣交會三十年變化大

2016-10-16

        有紀念意義的第一百二十屆廣交會開幕,“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對廣州而言,有特別意義。

 

        一九五七年舉辦首屆廣交會由周恩來總理定點,要利用毗鄰港澳特殊地位,為中國外貿開一個窗口。此後幾十年作為中國的外貿窗口和睛雨表,一度在每年全國外貿佔相當大比例。即使最近幾十年內地各種展會層出不窮,至今未有可與廣交會比肩者!

 

        廣東的深圳、珠海以及外省市都曾希望取代廣州承辦,開出諸如無償提供展館等優厚條件,但最終仍叫“廣交會”。

 

商業價高會展稱雄

 

        廣交會對廣州意義之一是巨大商業價值。二○○九年公佈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廣交會每年為廣州帶來超過三百二十六億元(人民幣,下同)經濟效益,包括客商直接消費的一百一十億五千萬元,以及間接效益的二百一十五億九千多萬元。

 

        研究表明,廣交會銷售收入與經濟效益總和之比約為一比十三點六,高於全球展覽王國德國一比九的平均水平。以二○○八年為例,廣交會收益佔廣州GDP百分之三點九六。

 

        意義之二是令廣州擁有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會展中心。廣交會琶洲國際會展中心展覽總面積達一百一十八萬平方米,擁有全球最大、三十九萬五千平方米的單體展館。

 

多方面進步保領先

 

        從一九八六年秋交會算起,廣交會幾十年間的進步和變化甚深。首先,展館規模、現代化程度、交通配套、服務等變化翻天覆地。比如一位難求卻無法伸展,每屆只能見縫插針增幾十個展位終於停用的流花展館,與琶洲展館有雲泥之別。

 

        其次,廣交會專業化、辦展模式、會展服務等變化,成為幾十年都能保持“中國第一展”的關鍵。曾經出現的“外貿大排檔”現象在廣交會大為好轉,為國內展會罕見。

 

停車場不足最突出

 

        當然,瑜不掩瑕。廣交會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也並非全無教訓。一是廣交會琶州展館部分有“大而無當”之感,不符合低碳環保要求。二是停車規劃和服務最讓人詬病:一來停車場設在地下一層不利反恐,要動用不少人力、物力檢查入館汽車底盤等。二來停車位遠遠不足,每逢廣交會舉辦,周邊幾平方公里的馬路會變成特大“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