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國際航天高峰論壇」盛大舉行 助推太空科技融入城市建設 力促航天國際合作創新發展

2018-11-10

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及國家航天局擔任指導單位,中國航天基金會、澳門基金會主辦;中國航天工業科學技術諮詢有限公司、飛行家族(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協辦,以及由澳門中華聯誼會、澳門科技大學及澳門太空科技促進會承辦的「澳門國際航天高峰論壇」(MIAF)於2018年11月8日至9日一連兩天分別於澳門金沙城中心及澳門科技大學盛大舉行。

 主禮嘉賓為高峰論壇揭開序幕

 

主禮嘉賓為高峰論壇揭開序幕

 

開幕儀式已於11月8日上午10時正假澳門金沙城中心四樓樓蘭宴會廳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張榮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沈蓓莉,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國家航天局秘書長李國平,全國政協常委、澳門中華聯誼會會長、澳門科技大學校監廖澤雲,行政會委員、澳門大學校董會主席林金城,全國政協委員、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中國航天基金會理事長吳志堅,美國航天局宇航員Alfred Worden,歐洲空間局「未來衛星計劃」負責人Frank Zeppenfeldt及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講座教授等主禮嘉賓為活動揭開序幕。

 

論壇上,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中國航天基金會理事長吳志堅、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分別致歡迎辭,國家航天局秘書長李國平向大會致辭。

 

吳志良引用習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的賀信中所說,中華民族世代傳遞着飛天的夢想,而澳門透過與中國航天基金會的交流和合作,亦有機會參與祖國的航天事業。他舉例,澳門基金會自2004年起舉辦「澳門青少年學生航天科普交流活動」,14年來組織超過2,800名學生,分別前往酒泉、西昌等多個航天基地學習交流;自2013年開始設立「航天工作者子女獎學金」,已為超過70名扎根邊遠地區、從事航天科研試驗任務的航天工作者子女提供來澳升讀大學的獎學金,從而向無私奉獻的中國航天人表達敬意。他認為,航天科技發展為人類帶來了更多的福祉,因此期望借助各地專家學者的智慧和經驗,推動航天科技融入澳門城市生活,為澳門智慧城市規劃、航天科技應用發展創造條件,為商業航天在澳門的發展發掘潛能。

 中國航天基金會理事長吳志堅希望讓世界認識到中國航天新興科技產業的高速發展和巨大潛力

中國航天基金會理事長吳志堅希望讓世界認識到中國航天新興科技產業的高速發展和巨大潛力

 

吳志堅表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的國家戰略,有利於深化內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和港澳地區全面參與國家發展建設。他回顧了中國航天基金會首筆捐款來自澳門,因此認為有義務對澳門航天的活動和科普教育提供幫助。他希望此次論壇能夠充分發揮澳門國際化交流平台的作用,讓世界認識到中國航天新興科技產業的高速發展和巨大潛力。

 

劉良表示,月球與行星科學一直是澳門科技大學的重點發展領域之一。他指出,澳門科技大學自2005年起參與「嫦娥探月工程數據分析」研究項目,開啟了航天及探月科學研究的旅程,今年7月更獲國家科技部正式批准成立了「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推動中國深空探測和航天科技的發展,是中國迄今在天文學科領域的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並為此對中央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的支持表達謝意。

 

李國平感謝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澳門同胞對中國航天事業的關心和支持。他表示,中國發展航天始終秉承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目前已與37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簽署100多項空間合作協定或諒解備忘錄,取得一批國際合作成果。他指出,經中央政府批准,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在構建「一帶一路」空間資訊走廊,歡迎世界各國積極參與中國月球探測、深空探測工程,並希望與國際同行聯合研製、建設和應用對地觀測衛星、通信廣播衛星和星座,共同促進航天技術發展,共享航天技術發展成果。

 

論壇的主題為「太空技術與城市生活」,以國際化主題研討會為主要形式,包括一場主旨演講、一場大師論壇及三場分論壇。其中,中科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主持了主旨演講。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澳門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經濟民生處阮建中博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孫為鋼、歐空局專家Frank Zeppenfeldt等分別發表了主題演講。而大師論壇則邀請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包為民,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嘉安,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等就相關議題作深入探討。此外,三場分論壇的主題為「太空技術構建智慧城市」、「低軌商業航天創新與機遇」、「航天文化與科普教育」。

 

是次論壇雲集來自中國內地、美國等近300位航天專家和學者與會,當中包括中國內地及澳門的相關政府領導、法國、荷蘭和德國等國家使館的科技代表、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代表、原歐洲航天局局長及國內航天領域多位知名院士、研究機構專家學者、國內外多所相關學校代表,以及多家從事商業航天活動的國際領域企業、國內民營航天企業及創新型微小企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