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季會展量減規模增 提質發展

2018-08-29

統計局公佈今年第二季會展活動共327項,包括316項會議(同比增加8項)、9項展覽(同比減少2項)及2項獎勵活動;活動數目按年減少6項,與會/入場人數則升1.7%至41.1萬人次。有會展業者表示,次季會展活動雖減,但會議參與人數飆升121%;同時,非政府機構主辦的展覽受政府及其他機構資助的只佔2.8%,兩者顯示會展業提質發展。


會議參會者增逾倍

第二季舉行的會議,與會者大增121%至9.8萬;主要是200人或以上會議(69項)的與會人數升171.3%至8.5萬。四小時或以上的會議共220項,增加25項,與會者數目顯著上升158.6%至9萬。會議平均會期為1.4日,與一七年同季持平;使用總面積為44.9萬平方米,增32.7%。

同季展覽按年減少2項,入場人數跌12.4%至30.8萬;非政府機構主辦的展覽有7項,入場人數減24.7%至25.8萬。展覽平均展期與去年同季相同,為3.8日;使用總面積跌3.3%至8.1萬平方米。獎勵活動減少12項,參與人數跌37.9%至5,380人次。活動平均時間為3.8日,增0.7日;使用總面積增9.1%至2.4萬平方米。

根據第二季收集的9項展覽主辦機構資料顯示,有關展覽收入為8,266萬元,91.3%來自參展攤位租金(7,549萬元);支出為6,964萬元,主要用於宣傳及公關(1,484萬元)和展場製作及佈置(1,355萬元),分別佔總數21.3%及19.4%。7項非政府機構主辦的展覽的收入及支出分別為7,860萬元及2,300萬元,91.2%收入來自參展攤位租金,政府及其他機構資助佔2.8%,較去年同季(3.9%)減1.1個百分點;支出則以場地租金(佔25.2%)和展場裝作及佈置(佔24.3%)為主。

第二季展覽共吸引1,525個參展商,當中34%來自內地;專業觀眾有1.9萬,內地及本地分別佔20.6%及24.6%。非政府機構主辦的展覽參展商(609個)中有43.2%來自香港,專業觀眾(1萬)則以本地為主,佔26.2%。

民辦展覽少靠資助

第二季收集的541名受訪參展商資料顯示,商品銷售佔其收入98.4%,攤位租金則佔支出的54.2%。受訪參展商對展覽的各項設施及服務滿意度較第一季提升,展覽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83%)、工作效率及態度(82.7%)和語言能力(82.1%),按季分別升8.5個百分點、8.3個百分點及5個百分點。有使用本地公司服務的參展商中,滿意有關公司的服務水平及組織安排的比例為83%及80.6%,較上一季分別增7個百分點及0.7個百分點。另一方面,滿意宣傳及推廣的參展商比例為65.4%,按季增5.2個百分點。

會議展覽業協會理事長何海明表示,第二季會議的與會人次大增,朝國際化及規模化方向發展。展覽會數目雖減,但經歷政府調整扶持政策後,如今繼續舉行的展覽會已走向市場化,具競爭力,從7項非政府機構主辦的展覽收入為7,860萬元,來自政府及其他機構資助只佔2.8%,上述情況反映澳門會展業提質發展。

上半年獎勵會議的參與者僅1.9萬,第二季有5,000人,這與市場接收的訊息存在差距。如上半年先後有5,000人甚至萬人的公司會議在澳舉行,這些亦是獎勵會議,或因公司會議未有申請政府資助,亦沒有主動申報資料,建議由第三方向官方提供資料。